论心力和习性

今天在 co-working space 和一位刚毕业的学生聊天,他在学习智能合约审计在马来西亚找工,聪明勤奋好学的年轻人。身为 30+ 老登心力、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欲,比刚踏进社会的年轻人弱太多了,年纪渐长加上被现实打击的挫败感。经历了一些好事坏事后,自身的习性愈加了解之后更是对性格决定命运深信不疑。环境和朋友伴侣选择大于努力,心 > 智 > 力,做成一件突破舒适区的事心力的重要性大于智力,智力优于蛮干。

从小被鼓励为不占人便宜,助人为乐的朴素价值观,歌颂真善美,怒斥假丑恶。没机会在较大的人情世故社会中得以历练,那么在二三十岁的阶段注定是要被社会不断地在为人处事中被毒打再教育。有慧根者恍然大悟丛林法则下的弱小的善良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决断、谋略、意志坚强才得以生存,老实人学不会处理冲突,吵架会被人笑话低能。这几天在处理体检上的问题,同一项目在不同诊所收费不一,甚者有一倍之差,谁说不是能坑一个是一个的趋利表现呢,为什么嫉恶如仇呢,自以为的明辨是非活在自我设定的价值评判体系中,某种程度上价值观就是作茧自缚,人是活在现实的趋利避害环境中,而不是理想的道德高尚君子社会。觉得自己有点伪善,不合适不理解不评判。社会阅历少,摸着石头过河一个挫折长一次记性。有自我价值观主张、于生活中践行是青年优秀特质,今天家属跟我说“这很幼稚,你过去十年到底是怎么在社会中活下来的?”人要是能温柔地被包容和理解该多好啊。一言以蔽之,习性到底还是自身所处环境的产物,我称之为业力。业风起,因生,习性牵引,果了,如此反复。

之前在杭州做工一段时间,一个拿了近五千万投资款后为了给投资人交待而做的数字币支付项目,至于项目本身赚钱与否,我觉得核心团队他们认为已经不重要了,反正投资款拿了,创始团队为交作业而搭的台子,投资人了解实情后有何感想?我跟核心团队成员四个安徽人合不来,他们不信任外人,我实即他们心目中的工具人。拿钱做事、付钱收货无可厚非,对方吃相异常难看。这段往事,我觉得自己拧巴,心胸狭窄,深刻审视自身的缺点,意识到自身习性对我控制力之强,久久无法释怀。

在我看来,心力在做自己擅长且有兴趣的领域发力能激发专注力和创造力。至于给别人做工还是创业形式上不重要,合适的环境是自驱力、是中年人有限心力才得以维持和巩固肥沃土壤。

0 条评论
您想说点什么吗?